歡迎訪問廣西方略土地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廣西方略土地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桂自然資辦〔2020〕379號
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為做好我區市、縣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管理條例》的規定,按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指南〉的函》(自然資辦函〔2019〕1914號)要求,我廳研究制定了《廣西市縣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導則》,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辦公室
2020年9月11日
廣西市縣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導則
基礎測繪規劃是法定規劃,編制基礎測繪規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賦予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為加強對我區市、縣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管理條例》和《全國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指南》要求,提出如下規劃編制導則。
一、總體要求
市縣級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是本行政區域發展規劃體系中的重要專項規劃,是“十四五”開展基礎測繪工作及重大基礎測繪項目的基本依據。全區設區市和縣原則上都要編制規劃,對確實有困難的縣,可在市級規劃中做具體安排。市縣級規劃編制工作應在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指導下,由本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
市縣級規劃必須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專項規劃編制的一系列要求,認真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十四五”規劃編制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陸昊部長批示精神,突出國家、地方、行業發展戰略導向和監管依據作用。根據市縣基礎測繪管理職責,并結合本行政區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確定規劃思路,細化管控措施,解決具體問題。市、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落實保障規劃編制的人員隊伍和資金投入,確保規劃編制工作高質量開展。
(一)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2.《基礎測繪條例》(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3.《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國函〔2015〕92號文批復,2015年6月印發);
4.《全國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指南》(自然資辦函〔2019〕1914號文附件);
5.《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管理條例》(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6.《廣西壯族自治區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桂自然資辦發〔2020〕230號)。
7.基礎測繪管理相關政策
(二)規劃期。
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2025年為目標年,展望到2035年。
(三)編制基本原則。
1.戰略性原則。
要立足區內、區外基礎測繪工作發展實際,準確把握國家、自治區、本地區發展戰略、政策取向和機構改革后自然資源管理對基礎測繪的新定位、新要求,對標本地區“十四五”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目標和自然資源發展任務,以戰略眼光謀劃本地區基礎測繪“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任務。
2.銜接性原則。
要切實做好與上級規劃、相鄰地區規劃和其他與基礎測繪密切相關的專項規劃的銜接協調,細化落實上級規劃部署,理清市縣基礎測繪管理邊界和職責,明確目標指標、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做到各類規劃統籌考慮、上下、左右銜接,構建國家、省、市縣規劃一盤棋的基礎測繪規劃體系。
3.創新性原則。
強化基層調研,加強規劃編制的社會參與度,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規劃編制支撐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通過在規劃編制的組織方式、編制流程、編制方法等方面的創新,切實提高編制和決策的科學性、透明度。
4.可操作性原則。
規劃編制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并充分考慮當前經濟發展水平、自然資源要求、基礎測繪建設基礎等條件,提出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基礎測繪發展目標,確保編制規劃在規劃期內切實可行。
5.技術與經濟相統一原則。
規劃中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要充分利用好當前的測繪新技術,從經濟節約出發,通過技術手段,降低重大工程項目的生產成本,提高項目經濟效益,最大程度發揮基礎測繪技術支撐作用。
二、規劃主要內容
(一)現狀與形勢。
1.“十三五”規劃實施成效和存在問題。
圍繞本行政區域“十三五”期間基礎測繪工作開展情況,從基礎測繪管理體制機制、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基礎地理信息生產與更新、基礎測繪服務保障能力等方面,總結本地區“十三五”基礎測繪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主要問題。
2.形勢與挑戰。
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機構改革后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職責履行對基礎測繪的新要求,基于傳統基礎測繪向新型基礎測繪轉變和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分析本地區基礎測繪的發展趨勢。
(二)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以及對廣西題詞精神的總目標總要求出發,根據國家、自治區和本地區的政策導向及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圍繞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能履行對基礎測繪服務的新需求、新要求,提出規劃指導思想。
2.基本原則。
按照自治區、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總體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對基礎測繪的需求,結合本地區自然資源管理和基礎測繪工作的特點,確定規劃基本原則。
3.發展目標。
在全面落實上級規劃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實際,提出“十四五”期間測繪基準建設、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數據采集與更新、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統籌獲取、數字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方面的目標。同時,可根據本地實際,提出城鎮實景三維測繪、新型基礎測繪等方面的預期性指標。
(三)主要任務。
應根據本地區“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劃目標要求,確立本地區基礎測繪的主要任務,每項任務均提出達到的目標。主要任務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測繪基準建設與維護。
以滿足本行政區基礎測繪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導航定位的需求為基本要求,在本行政區域內開展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現代空間定位基礎框架的加密、復測與維護;推進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在本行政區域內全面使用。
2.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產和更新。
全面落實自治區測繪管理條例要求,結合本行政區實際,制定基礎測繪成果定期更新制度,并開展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數字化產品的測制和更新。根據需求開展本行政區的政務工作用圖編制工作,為地方政府提供地圖保障服務。
3.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建設、維護和更新。
建設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已建設完成數字城市(縣域)地理空間框架的市縣,在確保平臺穩定運行基礎上重點對數據庫進行更新、維護,研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與自然資源其他業務數據庫之間的分工協作關系。逐步開展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和探索開展地理實體時空數據庫建設有關問題。
4.基礎航空攝影和遙感影像獲取與服務。
在自治區“十四五”期間航天航空遙感影像統籌規劃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統籌獲取、快速處理、信息采集與更新、應用服務等工作。
5.實景三維測繪。
基礎條件較好地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展實景三維測繪工作,逐步建立覆蓋重點區域乃至全市域的高精度實景三維數據庫。探索實景三維數據支撐下的自然資源管理新模式。
(四)重點工程。
根據發展目標要求及主要任務,提出本地區“十四五”期間基礎測繪需重點開展的具體工程項目,每項重點工程項目應提出具體建設內容和量化指標。重點工程項目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參照以下所列工程開展建設,但不限予所列工程。
1.測繪基準建設與維護工程。
結合本地區需求,開展本行政區域內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GNSS控制點、水準點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網點的加密、復測與維護工作。對接自治區級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根據需求,通過補充加密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點,建設或完善本區域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提升本地區的衛星導航位置服務能力。
2.基礎航空攝影和遙感影像獲取工程。
統籌基礎測繪、村莊規劃、農村宅基地房地一體確權頒證、衛片執法督察等自然資源管理業務需求,綜合利用無人機等航空器,集約節約開展本地區優于0.2米、0.1米、0.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傾斜影像、激光LiDAR等遙感數據獲取。充分利用全區衛星遙感影像統籌數據資源,根據實際需求,按年度、按季度補充獲取本地區優于2米、1米、0.5米分辨率光學影像以及高光譜、多光譜、雷達影像等多類型遙感影像,滿足生態保護修復、土地變更調查、專題監測等自然資源監管以及住建、交通、農業、林業、水利等各部門遙感影像需求。
3.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產及數據庫維護工程。
(1)1:500、1:1000、1:2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
開展市縣1:500、1:1000、1:2000比例尺數字線劃圖分要素、分區域、實體化數據采集與更新;開展市縣優于0.2米、0.1米、0.05米分辨率數字正射影像圖生產與更新,有條件的地區,可開展航攝區域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采集與更新;開展市縣地名地址數據采集與常態化更新。
(2)完善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成果。
結合本地區發展需要,繼續完善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成果,重點做好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庫與更新,研究制定框架建設、運行、維護的資金與人才保障機制。有條件的地區,可加快推動時空數據庫建設,推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向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的轉型升級。
(3)地圖制圖工程。
利用基礎地理數據開展本行政區域地圖、政務工作用圖及城市地圖集編制工作,為政府管理和社會公眾提供地圖服務保障。
4.實景三維測繪工程。
綜合利用傾斜攝影測量、激光LiDAR等技術,在市、縣重點區域或全域開展高精度實景三維數據生產,對接實景三維廣西建設成果,實現省市縣數據共享;面向不動產登記、生態修復等自然資源管理業務開展實景三維數據應用推廣。
5.新型基礎測繪試點。
條件具備的設區市可開展分要素測繪、分級測繪、分工序協作的市、縣聯動的地理實體時空數據庫建設試點,實現市、縣現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實體化轉換。開展新型基礎測繪關鍵技術研究。
(五)保障措施。
從法律政策、組織管理、經費投入、科技支撐、人才裝備等方面提出保障規劃實施的相關措施。確保本行政區域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按計劃有序落地實施。
三、規劃成果要求
(一)規劃文本。
一般應包含本地區基礎測繪基本情況、“十四五”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項目、保障措施等內容。文字表達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數據準確。
(二)規劃編制說明。
主要闡述規劃編制過程,涉及的重點任務,與上級基礎測繪規劃、本級自然資源規劃及其他規劃的銜接情況,同級人民政府對規劃的審核情況,征求意見及采納修改情況等。
(三)規劃圖件。
1.基礎測繪現狀圖件:已有基礎測繪成果分布圖,包括不同種類基礎測繪成果分布圖、基礎測繪成果不同現勢性情況圖等。
2.“十四五”規劃期間主要任務和重大項目的規劃圖件:基礎航空攝影和遙感影像獲取規劃圖、各種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規劃圖等。
Copyright ? 2015-2017 廣西方略土地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 廣西方略土地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廣州優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